朋友L先生,前不久,很不开心。
他吐槽了一个沉重话题。想卖掉自己名下一套房子,但被中介的一番操作给弄懵逼了。
事情大致是这样的:
房子位于市北,是次新房。毛坯交付,朋友自己装修花了20万+。
贷款买入的,就没住几年。以前的套二户型,但是公摊不大。
起初,挂牌价是2**万。之所以挂这个价,是加上了装修、贷款等成本。
他联系了某知名中介公司。对接的销售人员,非常热情。房子基本信息、证件挨个提供之后,开始录入系统。
现场拍摄房屋照片、视频,一系列过程都特别顺利。L先生的原话:中介很热情,效率很高。
后来L才知道,他这套房子,无论最终是谁买,无论是哪个销售带看成交的,只要成交了,登记房源这个伙计,都能分一杯羹。
那时,对方并没有对他的报价,提太多意见。只是说,市场不太好,会尽力给找客户。
谁能想到,接下来就是无声沉默……没音了。
展开剩余82%过了些日子,按耐不住,L主动找中介沟通此事。一系列台词出来了:
1、报价高了,同样户型,其他房东报价**万;
2、客户不太多,优先看价格低的那几套;
3、这个小区挂牌房源挺多,要不要弄个“**好房”……
仔细一问,这个“好房”是收费的。但是能获得更多点击机会,放在页面更重要位置,更容易被浏览到。
但是,不保证能有几个带看,更无法保证成交与否。能提升热度。
L拒绝了这个提议。这时的L,已不是中介的“香饽饽”,他这套房子,更像是“沉睡”房源。
又是一段时间的沉默期。就没实质带看。L开始慌了。主动接受降价提议。但是降到多少呢……
中介开始“进攻”了,调整到220左右,可能会有机会。可是L接受不了。
这个价,除去各种成本,还上贷款,剩不了多少钱。
L复盘发现,中介开始的动力,只是“占”下房源(能分佣金)。他又没花钱整“好房”,直接被“晾一边”。
等再交流,中介祭出“砍刀”了……
其实,L的遭遇才只是开始。等待他的,还有PUA手段在后面。
就这事,咱简单聊几个细节。
大的背景:青岛楼市,单从成交量看,一大半份额都在二手房市场了。
据卓易数据统计,青岛7月新房成交4558套,二手住宅成交5571套。
这两年,好多房东在卖房过程中,对中介都颇有微词。
这几点,不知道你是否有体会:
1、套路从房子挂牌的那一刻就开始了。你想挂就挂,挂多少价格,表面看都行。但会“身不由己”。
可能过几天,中介就能找到合适理由,让调低挂牌价。
比如,他们会选,能让你觉得房子“挂牌价太高”、成交无望的案例来说事儿,给你植入“低价”概念。
“大哥,咱小区*号楼,有套挂**万的,最近带看很多,降到位了。”
更恶劣的是,虚构”买家“,造故事。某买家出**万,太低了,咱接受不了吧?
某房源,**万卖了,小中介卖的,网上查不到。
这些故事,就是PUA房东,想成交得降价。
2、花钱弄“热度”。真进了这个套路,个别中介可能会给你带来客户。
但这个客户,可能根本买不起你这套房子,并非潜在客户。只是让你看到,中介努力了。
再过些日子,说辞大概来了:咱小区成交价又创新低了……
紧接着就是贩卖焦虑——给房东洗脑没降到位,再调整一下,可能带看会上来。
招数配合起来,普通房东,之前没卖房经验的,能不焦虑?
当你认可这些说辞之后,就会被这“紧迫感”催得继续降价。成交晚了,可能更亏,更后悔。
这些话术诱导下, 房东如果认为再次调价,房子就能卖掉,那可大错特错了。
一句话总结就是:部分房东,很容易就被自己的对接中介(房源维护人)牵着鼻子走。
3、第一个阶段:从得知你要卖房,中介的策略是“哄”。哄着房东把房源登记好,掌握这套房子的所有信息。
第二个阶段:频繁接到中介督促房东降价的电话。
第三个阶段:虚构客户,探房东的底价,并打压。添油加醋,直至:砍价有戏。
很多“老油条”中介,编造能力已经炉火纯青,逻辑自洽完美,很难被察觉破绽。
最后,写几句个人感慨。
中介屁股和立场只朝向:成交。采用的所有伎俩手法,只要不违法,都是客观存在,房东太玻璃心也没用。
不管是利用规则,还是制造焦虑、压力,中介目的就是成交。不成交,哪有钱赚?
成交一套二手房,不仅签约中介与谈判店长可分佣,房源登记人、维护人、钥匙保管人等角色也能从中分一杯羹。
这么多人,等着你。套路“套”套路,也不难理解了吧。
没有经验的房东,可别躺平。要行动起来,多学习。至少做到对自己家小区的历史成交和挂牌数据分析透彻。
至少,别随便签订独家委托;至少,别听风就是雨,中介说什么就是什么。
一个小区,不同房源,成交单价差几千元,甚至上万元都是可能的。
别人家的低价成交,和你家,是一个情况吗?
发布于:山东省我要配资-配资炒股开户-配资平台查询网-杠杆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