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发现
身边患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了?
我们印象中的“老年病”正逐渐年轻化
如今不仅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就连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也开始每天服药、注射胰岛素
你以为糖尿病没有明显症状就没事了?
最新研究令人心惊
40岁前患糖尿病
可能会让寿命直接减少14年!
你以为少吃糖就能避开糖尿病?
其实,熬夜、久坐、压力大……
这些隐形杀手正在悄悄破坏你的血糖!
展开剩余88%PART 01
“老年病”,盯上年轻人
曾经被视为中老年常见的2型糖尿病,正日益侵袭年轻群体。
该疾病本质是人体代谢失衡,因不良饮食习惯导致胰岛素抵抗,最终引发血糖失控。
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5亿,而中国15至39岁的早发糖尿病患者在三十年内增长近1.5倍,2021年达2374万人,新发病例增速达全年龄段的三倍。
越来越多年轻人被迫面对疾病带来的生理与心理双重负担,不仅生活受限,更常陷入自我质疑与孤独之中。
PART 02
2型糖尿病越早患病,寿命打折越狠
医学上,多数指南将40岁前确诊的2型糖尿病,称作早发型2型糖尿病(部分研究也使用≤30岁或≤35岁)。
就在前不久,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其中有一篇涵盖150万人的国际研究,发现:
●如果30岁前确诊2型糖尿病,预期寿命平均少活14年。
●如果40岁确诊,也会少活约10年。
●如果50岁确诊,则少活约6年。
简单说就是:越早得病,代价越大。
血糖一旦长期居高不下,全身就像腌渍在糖水里,最先受伤的,就是身体里最细、最脆弱的血管。比如眼底、肾脏,后期到重要的大血管(心脑血管)可能也难逃一劫。
比起60多岁才得病,40岁(甚至30岁)前就得病,意味着身体在“糖水”里多腌渍了几十年,并发症会出现得更早、种类更多,恶化速度也更快:
●致命的心血管问题翻倍:40岁前确诊2型糖尿病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是非患者的2~3倍,且<40岁确诊者发生任何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约为60~70岁确诊者的2.5倍。
●肾脏和眼底这两个 “沉默高发区”,问题来得更早也更猛:在随访中,平均26岁的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80%的受试者已出现至少一种微血管并发症。约55%已出现微量白蛋白尿,50%出现视网膜病变。香港队列显示,34岁发病的患者在60岁时因肾脏并发症住院的风险是54岁发病者的约6.7倍 。
多国数据库的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的患病时间每早一年,全因死亡风险上升4%,大血管疾病风险升高3%,微血管疾病风险增加5%。
PART 03
6个习惯在悄悄升高血糖
若有以下习惯,可要当心了,它们正在偷偷升高你的血糖!
❌久坐不动,懒癌上身
长时间坐着工作、看电视、玩手机,堪称现代人的“通病”!殊不知,久坐会让身体代谢变慢,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最终导致血糖升高。
❌精制主食,大量食用
米饭、面条虽美味,但长期大量食用精制碳水化合物,会让胰岛素“加班加点”,时间久了,胰岛素就会“罢工”,导致血糖升高。
❌习惯熬夜,昼夜颠倒
熬夜不仅伤肝,更伤“糖”!不规律的作息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升高血糖。
❌压力山大,情绪失控
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身体会释放大量“应激激素”,抑制胰岛素分泌,让血糖“一飞冲天”。
❌饮料当水,甜蜜成瘾
碳酸饮料、果汁等含糖饮料,堪称“血糖炸弹”!长期大量饮用,会让胰腺不堪重负,最终导致血糖升高。
❌“三高”食物,晚餐过晚
口味重的食物往往高油、高盐、高糖,长期食用会导致代谢紊乱和肥胖,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而晚餐过晚,则会打乱生物钟,影响胰岛素分泌。
PART 04
预防胜于治疗,养成健康习惯
“预防胜于治疗”,对于糖尿病这一点尤为适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能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也能显著降低其并发症的风险。
1.合理饮食
合理的饮食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严格限制自己的饮食,而是应该选择更为健康、营养均衡的食物。例如,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同时减少加工食品和高糖食物的摄入。健康的饮食习惯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能改善血糖水平,从而预防糖尿病。以下便是推荐的食物:
主食(碳水化合物):小麦、大麦、黑麦、荞麦、黑米、莜麦、燕麦、青稞、玉米、燕麦片粥、玉米饼
蔬菜:芦笋、菜花、西兰花、芹菜、黄瓜、茄子、莴笋、生菜、青椒、西红柿、菠菜、南瓜、豆类、蘑菇
水果:苹果、梨、桃、李子、橙子、橘子、葡萄
荤菜:鸡蛋、瘦肉、鱼肉
零食:坚果、纯巧克力、乳制品
2.定期锻炼
定期的体育锻炼也是至关重要的。运动不仅能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体重,还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无需剧烈地锻炼,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等中等强度的活动,如果能坚持每周进行至少三次,就足以产生积极的健康效果。
3.保持良好的心态
压力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常见因素,因此学会有效管理压力,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可以帮助我们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
4.定期体检
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血糖水平的任何异常变化,从而在糖尿病发展成严重问题之前采取行动:
①无论年龄大小,体重指数>23,伴随有高血压、非典型胆固醇水平、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或心脏病病史以及有近亲患糖尿病。应接受初步血糖筛查。如果结果正常,应以后每三年筛查一次。
②年龄>35 岁者,应接受初步血糖筛查。如果结果正常,应以后每三年筛查一次。
③出现过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建议每 3 年接受一次筛查。
④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应每年筛查。
不断年轻化的肥胖和糖尿病问题
是糟糕生活方式
给身体带来的最直接恶果
我们要做的
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你现在的每一个选择
都决定着10年后的身体状态
来源:江西卫生健康综合科普中国、丁香医生、新周刊等整理
发布于:北京市我要配资-配资炒股开户-配资平台查询网-杠杆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