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的贵州凯里深山,雾气还未散尽,70岁的冯元勇已提着水桶走进动物园。“先喂老虎,它性子急。”他熟练地将新鲜食物抛进笼舍,棕黄色的东北虎立刻扑上前来,喉咙里发出温顺的低吼。这个藏在山坳里的园子,十年间鲜有人知,如今却因一条短视频意外走红,今年国庆以后,周末一天卖的票顶上以往四个月。
“最初是帮弟弟打理,没想到一守就是十年。”冯元勇回忆起过往说道,2016年从安徽宿州一所中学退休后,他本想安度晚年,却因弟弟所经营游乐场配套的动物园陷入困境,便和老伴来到凯里。“当时动物园附属于山下的游乐场,后来游乐场关闭,入园的道路也坑洼不平,游客就没了影。”他摩挲着手上的老茧,那是常年搬运饲料、修缮笼舍留下的痕迹。
被问及园区营业和休息的时间,冯元勇笑着说,并不固定,只要有游客就开园,一直会忙到最后一位游客出园。“能上山来看动物的游客,我都不想让他们失望,只要有人来,就尽力让他们满意而归。”
动物园里可爱的老虎(央广网发 龙艺 摄)
动物园门口显示着“票价20元/人”(央广网发 龙艺 摄)
这座藏在凯里深山的动物园虽占地仅3500平米,却养育着20多种动物。老虎、狮子构成了园区的“猛兽阵营”,棕熊与黑熊在专属区域内活动,秃鹫在高处栖息,这些需要精心照料的大型动物成为冯元勇每日喂养的重点。
灵长类动物中,猕猴最为活跃,它们在假山与铁链间蹦跳,见到游客会主动凑前接食。此外,羊驼、狐狸、孔雀等动物各有居所,搭配公鸡、鸽子、兔子等常见家禽,形成了层次丰富的动物群落。
冯元勇根据每种动物的习性定制了“饮食方案”:老虎、棕熊等大型肉食动物每天需提供新鲜肉类;猴子偏爱黄瓜、土豆等杂食,搭配玉米、南瓜条补充营养;鹦鹉的“零食库”里永远备着瓜子、花生、核桃等坚果,这是冯元勇特意为其准备的“健脑餐”。
说到自己为动物园的花销,冯元勇表示并没有真正统计过,只要能维持,就会坚持下去。为节省开支,他将动物粪便用作肥料,种植的蔬菜牧草既能直接喂养羊驼、兔子等食草动物,也能作为杂食动物的辅食。
冯元勇告诉记者,动物园20元的门票价格是开园时候就定下的,十年来一直没涨过,他坦言虽然不够开支,还常用退休金贴补,但想着大家赚钱都不容易,自己也还能想办法维持,就坚持下去。
就连上山的路,都是他花了2个月时间,用锄头开凿的山路。也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关园,他笑说:“就算我不吃,也不能饿着动物,既然选择要养动物,就得养好。”
游客在动物园里观赏动物(央广网发 龙艺 摄)
动物园的走红源于一次偶然的记录。2025年国庆前后,几位游客到访时拍摄了园区的短视频,有和动物互动的场景,也有记录冯元勇提着水桶喂虎、摩挲老茧讲述坚守的场景,这些十几秒的短视频在网络平台传播后,迅速引发网友共鸣。“20元门票看老虎狮子”“七旬老人十年守园”等标签直击人心,让动物园在国庆后迎来大批游客,最多时一天接待了上千名。
现在网络“流量”给园区带来了转机,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打卡深山里的动物园,这让冯元勇惊喜不已,走红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是用门票收入更换了老化的围栏,还请了两位当地村民帮忙打理。
有网友主动发来爱心转账,最多达上万元,冯元勇谢绝:“现在收入够养动物了,大家挣钱都不容易,别再打钱了。”
动物园的上山标识(央广网发 龙艺 摄)
“热度总会退,踏踏实实把动物养好、把园子管好,才是长久之计。”冯元勇告诉记者,以后自己还想做起老本行,在动物园旁边开设课堂,给来园区的孩子们讲解动物的习性和种类,让他们在体验和知识层面都能收获满满。
夕阳西下,游客渐散,冯元勇开始逐个检查笼舍:老虎已蜷成一团,猕猴还在扒着栏杆张望。这座深山里的动物园,因十年坚守走红,更因不掺杂质的真诚打动人心。当流量的热潮褪去,这里或许会回归平静,但那些被悉心呵护的生命、跨越山海的善意,早已给出了答案——最珍贵的“流量”,从来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
记者:栾小琳 任振国
来源:央广网
我要配资-配资炒股开户-配资平台查询网-杠杆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