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黄浪
一群麋鹿在泰州溱湖国家湿地公园觅食嬉戏。 视觉中国
■黄浪
在江苏提及丹顶鹤与麋鹿两种动物,人们第一反应会将这对珍禽异兽与盐城关联起来。盐城亭湖的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与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远近闻名,保护区内的中华麋鹿园甚至是盐城市唯一的5A级风景区。在今年“苏超”赛事中,盐城队也以麋鹿为吉祥物。盐城“仙鹤神鹿世界”的美称实至名归。但丹顶鹤、麋鹿并非盐城专属,灵鹤飞舞、麋鹿疾奔的景象曾在广袤的苏中大地上实属常态。
具有文艺范的“仙鹤”实际便是丹顶鹤。江苏历史上最具备“仙鹤文化”的城市当数扬州。虽说“骑鹤下扬州”中的“扬州”起初是指南北朝时的南京,但后世的“扬州鹤”中的“扬州”其实已经演变为广陵。文天祥《过邵伯镇》提及“我有扬州鹤”,邵伯是扬州古镇,这个扬州显然是现今江北的扬州。“扬州鹤”不仅仅是文学典故,它也体现在生物学领域: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把华亭、江陵以及维扬视为三大产鹤之地。
江苏最著名的两个直接以“仙鹤”命名的景点均位于苏中,一处为扬州仙鹤寺,另一处是位于泰兴城区的仙鹤湾。仙鹤湾承载了泰兴曾作为“丹顶鹤栖居地”的记忆。与泰兴相邻的如皋也是产鹤之地。清代文献中称“皋故产鹤”,当时县官上任后发现如皋是盛产仙鹤的地方,大喜之下买了十几只鹤供赏鉴。启东吕四古镇更是直接号为“鹤城”,清代大文豪王士祯对吕四所产的丹顶鹤赞誉有加,称其有仙气。
曾经的苏中水乡,是丹顶鹤展翅、麋鹿徜徉的优良生活场所。就麋鹿而言,宝应潘舍遗址、高邮龙虬庄遗址、海安青墩遗址、兴化南荡遗址、姜堰天目山遗址乃至泰州城区都出土过麋鹿化石或遗迹。据称,泰州市境内发现的麋鹿角化石和亚化石的数量全国排名第一。文献记载与考古相互映衬,《太平寰宇记》载:“海陵多麋,千万为群。”
麋鹿在华夏大地一度灭绝。1985年,我国从海外重新引入麋鹿,古海陵之地的大丰成为担当麋鹿种群恢复首选之地。曾经比大熊猫还珍稀的麋鹿如今数量已相当可观。一些被野化放归的麋鹿长途跋涉,仿佛在追寻祖居之地一般,进入东台、海安、如东、海门、启东,遍及盐城南部与南通沿海。而在靠近泰州市区的溱湖国家湿地公园,里面保护放养的麋鹿已多达100多只。麋鹿正在苏中这一祖居之地重获新生。
丹顶鹤、麋鹿都习惯生活在湿地。苏中一带地势低平,成陆时间较晚,历史上港汊交错,水草茂盛,十分适合它们的生存。但后来随着湿地环境的退化,这两种生物也逐渐变得稀少,甚至野生麋鹿最终消失。如今,苏中大地自然环境的优化让这两种曾居住在这里的生灵热衷生活于此:东台、如东的湿地环境吸引了麋鹿的到来,扬州邵伯湖、高邮湖周边则成为丹顶鹤迁徙的中转站。
丹顶鹤、麋鹿是盐城、扬州、泰州、南通共有的风物,这一点也体现在文旅传播上:2023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决赛曾在扬州进行,当时设计的吉祥物即为具备“扬州气质”的仙鹤。在今年,扬州人社则打造了“鹤小通”卡通IP形象。仙鹤形象甚至进入扬州大学的校徽中。而泰州城市吉祥物“泰宝”则是麋鹿形象,这是泰州“麋鹿之乡”的告白。鹤鹿形象甚至还体现在公交车或长途车的品牌形象上:盐城有“快鹿”,泰州有“飞鹿”,南通则有“飞鹤”。
湿地上的鹤鹿传奇穿越古今,在长江与黄海的交汇之处串联起苏中各市的共同记忆、共同理想。
我要配资-配资炒股开户-配资平台查询网-杠杆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