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个日本人,站在中国的讲台上,痛斥自己的祖国正在重蹈军国主义覆辙。
2006年,大江健三郎在北京发出这个警告时,很多人觉得他危言耸听。毕竟,战后日本一直标榜和平宪法,怎么可能走回老路?
然而18年后,当日本参政党高喊"日本人优先"拿下18个议席,当战斧导弹取代和平誓言成为新图腾时,这位被本国右翼视为"叛徒"的老人,究竟看到了什么?
作者-水
被日本右翼痛恨的老头,18年前就看透了一切
说起大江健三郎,这个名字在日本就像是扎在某些人心里的刺。
1935年出生的他,10岁时亲眼目睹了日本战败后的一片狼藉。那种社会崩塌的景象,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对战争的深深恐惧。
展开剩余92%更让人意外的是,母亲竟然偷偷塞给他一本《鲁迅文集》。就是这本书,让这个日本孩子第一次知道,被侵略的中国人民承受着怎样的痛苦。
从那时起,他就明白了一个道理:战争最能摧毁人的尊严。
1958年,他凭借小说《饲育》获得芥川奖。这本书写的是战争期间日本人如何对待黑人战俘,把人性的丑陋扒得血淋淋。
日本人哪受得了这个?一口咬定他是在抹黑诋毁日本。
但大江健三郎压根不在乎。他觉得就得把这些真实的东西写出来,让人们别忘了战争能把人变成什么样。
1994年,他站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上,当着全世界的面说:"我来自一个"暧昧"的国家。"
这话一出,日本国内炸了锅。
天皇要给他颁发文化勋章,他直接拒绝了。
理由很简单:这个国家还没为战争道歉,我不能接受它的荣誉。
2004年,70岁的他联合知识界成立了"九条会",专门保卫和平宪法第九条。那条法律规定,日本放弃战争权。
右翼政客叫嚣"修宪是为国家尊严",他手持法院胜诉判决书走上街头反驳:尊严从不是靠遗忘历史得来的。
这样的人,在2006年那个秋日的下午,站在北京社科院的讲堂里,说出了那句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的话。
当时在场的人都知道,这不是什么危言耸听,而是一个清醒者对集体迷失的最后警告。
日本年轻人的脑袋里装的是什么
大江健三郎最担心的事情,正在以令人不安的速度变成现实。
翻开日本文部省2021年审定的初中教材,会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历史正在被悄悄篡改。
"慰安妇"变成了"慰安设施的女性",刻意模糊制度性强制的本质。
"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被抹去,替换为轻飘飘的"波及平民的现象"。
最扎眼的是把"侵略中国"直接改写为"进入中国"。
东京教育大学教授高桥哲哉做过统计:近二十年日本教科书中,战争罪行内容缩减了63%。
这种系统性删除带来了认知断层。2023年日媒调查显示,62%的20岁以下年轻人不知道"慰安妇"是什么。
近八成受访者对南京大屠杀"了解甚少"。
当历史课本把血腥暴行包装成中性词汇,下一代看到的战争就像电子游戏里的虚拟剧情。
更荒诞的是,这些孩子平均能说出10个动漫角色的名字,却说不出1个侵华战犯的姓名。
大江健三郎曾经说过:"如果你连词都不敢用,那就说明你根本没认过错。"
现在看来,日本不仅不敢用词,连让下一代知道这些词都不愿意。
东京九段北的靖国神社里,"游就馆"堪称历史美化的"样板间"。
中日甲午战争被描述为"帮助朝鲜独立",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被污蔑为"伪装平民的中国军人"。
九一八事变竟被说成"进城寻找失踪士兵"。
2024年春季,30多名日本国会议员集体参拜靖国神社,有人在社交媒体公然宣称战犯是"为国捐躯的英雄"。
这种对甲级战犯的公开崇拜,彻底消解了战争罪责的严肃性。
和平宪法还在,为什么战斧导弹却来了
大江健三郎早就预言,军国主义最危险的不是卷土重来,而是披着"正常化"外衣悄然渗透。
2023年,日本军费开支飙升至9万亿日元,较2010年整整翻倍。
这还不够,防卫省宣布2027年要达到GDP的2%,彻底突破"和平宪法"限制。
军备扩张的步子迈得更大。日本不仅引进美制"战斧"巡航导弹,射程覆盖亚洲多国。
更在2024年防卫白皮书中宣称要"具备反击敌方基地的能力",撕下"专守防卫"的伪装。
耐人寻味的是民众态度。2024年民调显示,58%的日本人支持修宪。
65%认为"无需为过去战争持续道歉"。
曾经被视为禁忌的军国主义符号,如今出现在影视作品里竟毫无违和感。
这种"习以为常"恰恰印证了大江的预言。
今年日本参议院选举结果震动亚洲。民粹政党"参政党"以"日本人优先"为口号,一举斩获18个席位。
该党党首公开宣称:"二战是日本为解放亚洲而战。"
这种颠倒黑白的论调,与战前军国主义宣传如出一辙。
右翼土壤的培育早有伏笔。战后美国为制衡苏联,保留了日本右翼势力。
甲级战犯岸信介(安倍晋三外祖父)仅被关押三年就获释,1957年竟当上首相。
这种政治血脉的延续,让战争反思在日本政坛彻底断档。
1945年日本投降后,德国被四国分区占领,纳粹被彻底清算。
而日本由美军单独占领,昭和天皇在美国庇护下逃脱审判。
这种双重标准埋下了祸根。美国出于冷战需要,纵容日本右翼势力复活。
德国总理下跪道歉,日本首相却去拜鬼
与德国对比更显讽刺。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谢罪时,80%德国民众支持这一举动。
而日本政要却连年参拜靖国神社。
德国哲学家雅斯佩斯在《罪责问题》中的论断直指核心:战争罪责是民族灵魂存亡问题,日本显然还没跨过这道门槛。
东京审判看似惩处战犯,实则虎头蛇尾。南京大屠杀主犯中条英机在法庭狡辩"南京没有大屠杀"。
称平民伤亡是"军人混入百姓导致误伤"。
更可耻的是,当被问及若重来是否还会侵略时,多名战犯竟毫不犹豫答"是"。
岸信介出狱后推动修订《日美安保条约》,为日本重新军事化铺路。
大江健三郎一直在抗争日本逃避历史的行为。他拒绝天皇授予的文化勋章,理由简单而深刻:
"当一个国家还未真正为战争道歉,任何荣誉都失去了意义。"
鲁迅是大江的精神灯塔。10岁那年母亲悄悄塞给他《鲁迅选集》,那句"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照亮了他的一生。
2009年他参观北京鲁迅博物馆,80岁的他在留言簿写下"不能让悲剧重演"。
并对中国学者说:"鲁迅教会我,真正的知识分子要永远站在弱者一边。"
靖国神社的香火依然缭绕,东京街头国民游行要求"强军"的标语越发醒目。
大江健三郎临终那句"小心日本"的警告,被淹没在右翼政客修改宪法第九条的喧嚣中。
当日本年轻人平均能说出十个动漫角色却说不出一个侵华战犯姓名时,历史轮回的齿轮已然转动。
德国用彻底清算赢得邻国原谅,日本却用教科书谎言喂养新一代。
一个不敢直面历史的民族,终将被历史反噬。大江健三郎用一生抵挡的浪潮,如今正漫过他守护的堤岸。
结语
大江健三郎用生命守护的价值正在失去,但历史的教训不能被遗忘。
当预言变成现实,当警告变成事实,世界需要更多像大江健三郎这样的声音。
文明的防线,需要每个人去守护。
发布于:河南省我要配资-配资炒股开户-配资平台查询网-杠杆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